台語(Tâi-gí/gú),是日常的語言,
在此島嶼發展出南北不同的腔調,生猛有力,
但運用在台文的書寫上,
台語漢字、羅馬字,常讓人看甲霧嗄嗄(bū-sà-sà)。
本專題收束近二十年的台文創作發展與創作者,
從口語、用字到文學創作,
帶大家認識在地語言心花開(sim-hue-khui)的心路歷程。
台語文及其創造的一切,正在燦爛的光芒中。
翻越千禧年來到二十一世紀,在「文學革命」與「語文改革」的共伴效應下,台語文創作逐漸增溫,看到狂飆的徵兆了。首先,展開歷史圖卷,帶著宏觀的視野,捲入台語文學與白話字的雙股脈絡,鬆動被華語框限的「想像共同體」,讓文學在台灣的樣貌更貼近本初,燭照其真實狀態。接下來,本刊邀請當下創作的主力戰將,依文類分別是小說、散文、新詩,各從男女觀點,回顧創作歷程,剖析優劣並展望未來。
和華語文學相較,台語文學最殊異的特質,是創作文本與各藝術領域、民間社會與商業市場之緊密結合。所謂的「跨界」對台文界來說,一點也不稀奇,是早就存在,再日常也不過的事。本期專題特邀深知其脈絡與鋩角(mê-kak,訣竅)的研究者與創作者,深入翻譯、繪本、戲劇、台語歌、教學現場與日新月異的媒體,既全面又「臨場」讓讀者來體會感受。